事件:2021 年12 月8-10 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总结2021 年经济工作,部署2022 年经济工作。
核心结论:延续了12.6 政治局会议的总基调(稳字当头、全力稳增长等),也加上了备受关注的“房住不炒、跨周期调节、双碳、共同富裕”等没提的表述;更为重要的,这是一次“解放思想、政策纠偏、重塑共识”的会议,也是一次督促各方“努力干活”的会议。一句话,2022 年政策环境对经济和市场都将比较友好。
1、最为重要、也是本次最大的不同:这是一次“解放思想、政策纠偏、重塑共识”的会议,基于5 个 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”(共同富裕放在首位),应有助于各方更好理解、更好执行中央政策。会议指出,“进入新发展阶段,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,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,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”,并就共同富裕、资本、初级产品保障、防风险、双碳等方面,提出5 个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”,具体如下:
>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,先把“蛋糕”做大做好、再切好分好。会议指出:
实现共同富裕目标,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“蛋糕”做大做好,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“蛋糕”
切好分好;延续强调“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;要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。
>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,首提要为资本设置“红绿灯”。会议指出: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,同时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;要为资本设置“红绿灯”,防止资本野蛮生长(此前为“防止资本无序扩张”);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,毫不动摇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(指对民企要友好)。
>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,节约与安全并重,可关注种子安全、能源安全:一方面,“坚持节约优先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;在消费领域,强全民节约意识,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”;另一方面,“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,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;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等,凸显了安全思维、底线思维,可关注种子安全、能源安全。
>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要求“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”,关注HD 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。会议指出:继续按照稳定大局、统筹协调、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的方针,抓好风险处置工作,压实地方、金融监管、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,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(应是指HD 等企业)。此外,会议指出“严肃财经纪律;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”,预示2022 年仍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、并会严格控制新增。
>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,后续双碳应不会“运动式、一刀切”。会议指出:双碳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;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;要科学考核,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,防止简单层层分解;要确保能源供应,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。据此看,后续双碳应会尽可能避免“运动式、一刀切”,“先立后破”也意味传统能源不会过快退出。
2、第二个很重要的点:“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”,而且要“靠前、超前”,指向2022年地方政府应会“努力干活”,尤其是今年地方财政发力慢的局面有望改观。新增“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,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,政策发力适当靠前”,并要求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”,最直观的,预计年内会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,明年地方债也很大可能会前置发力。
3、会议对经济形势、政策基调、重点工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,主要关注点如下:
1)对经济很担心、首提“三重压力”,但同时强调“正视困难、坚定信心”。会议首提“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”,其中,需求收缩应是指消费、地产、基建,供给冲击应是限电限产、全球供应链摩擦等导致上游价格高企,预期转弱应是指企业信心转差、各方下调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等,再结合11 月以来总理指出“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;新挑战交织叠加、超出预期”、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”等表态,足见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已是各方共识。
2)二十大是2022 年最重要的宏观环境,重提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稳增长、稳就业是硬要求。会议指出,“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,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”;延续提出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”,重提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(上次是2015 年7.30 政治局会议),预示稳增长仍是硬要求。维持年度观点:2022年GDP 增速目标可能定5.5%左右(合意目标应是5-5.5%,底线目标应是5%以上)。此外,有8 处提及就业,要关注:“共同富裕目标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,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”。
3)政策总基调:除了稳字当头,新增“把握时度效、先立后破、跨周期和逆周期要有机结合”。延续了12.6政治局会议的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;六稳、六保”等说法,但增加了不少提法,包括: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,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(此前会议多次出现)”;“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(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过),坚持先立后破(730 政治局会议提过)、稳扎稳打”;也加上了今年的高频词“加大跨周期调节”,并提出“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”。
4)主任务有变:财政货币要联动;扩内需没细则、删了促消费,扩投资发力;加上房住不炒、重提因城施策>宽货币、宽财政可期,降准后可能还有降息,财政与货币的组合拳可期。财政端,延续提出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,更加注重精准、可持续”,并提出“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,加快支出进度;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”,继续提示,2022 年赤字率水平和专项债规模可能和今年大体相当;货币端,延续指出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”,继续提示,货币政策将稳中偏松,降准之后可能还有降息;值得注意的是,会议新增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,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”,指向财政和货币的组合拳可期,比如货币政策应会配合地方债多发等。
>比较意外的是,扩内需的具体举措没提、且删掉了促消费,但对扩投资将发力;我们提示,2022 年基建投资、制造业投资有可能超预期。12.6 政治局会议提出的“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,促进消费持续恢复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”,本次会议并没有做出细化部署,还删掉了“促进消费持续恢复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”,应指促消费的有效办法可能不多(发改委日前“只好”重提家电、汽车下乡)。不过,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”,再叠加地方政府明年应会“努力干活”,指向基建可能发力;“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(十四五规划有提),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”,预示2022 年制造业投资应也是发力方向。
>加上“房住不炒”、重提“因城施策”,继续提示:房地产进一步松动可期,紧盯保障房。12.6 政治局会议没提“房住不炒”,我们指出不应过分解读,本次会议也如期加上了。此外,会议重提“因城施策(今年两会、4.30/7.30/12.6 三次政治局会议均没提),指向地产再松动可期;12.6 政治局会议提出”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“,本次换了顺序为”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,应是指按揭贷、开发贷等有望加速发放。
>其他关注点:对比12.6 政治局会议,科技政策由加快落地改为扎实落地,并删了“实现科技、产业、金融良性循环”;改革政策增加了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,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”;微观政策增加了;结构政策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;微观政策增加了“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”。
后附:一表看懂本次会议的变与不变:中央经济工作会议(2021/2020)、政治局会议(2021.12.6/7.30)风险提示:疫情演化、政策走向、外部环境变化等超预期
(文章来源:国盛证券)
文章来源:国盛证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