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
有一个传闻说,在蒋介石败走台湾的时候,他曾发出过一句感慨,算是对他失败的总结。那便是著名的:
“天下谁人不通共?”
据悉,在1949年前后,中共地下党渗透进了国民党的方方面面,蒋介石的周围,全潜伏着我党人士。
也正是如此,坊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于我党在潜伏期间的奇事,其跌宕起伏的程度,就连影视创作都望其项背。
螳螂捕蝉黄雀在后:中统局和社会部的对决
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统计局,简称“中统局”,是国民党政府的两大特务组织之一。
它从中央辐射到全国各地,有严格的结构分编。
该组织在成立之初,主要以情报收集、派遣特工潜入敌方内部为任务。
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统局的主要任务开始变了味。
他们利用特务活动网罗党羽,排除异己。
中统局旧址
这期间,他们乱抓乱捕,创造了大量的冤案假案,甚至有一次,让蒋介石都因为他们的过分行为而大为恼火。
1942年,时任中统局局长的徐恩曾,盯上了经济部长翁文灏的肥差。
利用自己中统局的职能,说经济部门有一个人是间谍,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政府机关,将人抓走。
徐恩曾
结果,因为他们整个过程的行为过于野蛮,导致经济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十分不满,翁文灏更是以请辞为由,希望蒋介石能够给自己一个交待。
蒋介石对此感到十分窝火,他认为此事闹得如此下场,都是中统局过于任性妄为所致。
于是他于1943年春的时候,下了一道手令。
手令中,言明了以后抓捕人的事情,中统局不许再插手。
蒋介石向来“宠爱”中统局,能够发出这个命令,代表中统局所行之事,属实过分了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比起本职工作,中统局更善于为自己谋取利益。
所以,也有许多短视之人,为了能在中统局捞油水,而做出错误的决定。
有一次,在中统局淮阴区的调查统计股内,一个股长就和他们的区室主任坦白了一件事:
他其实是中共社会部派来的卧底,派他来的人叫做宋学武。
社会部,全称是“中央社会部”,和中统局在国民党的性质一样,是隶属于我党的情报机构。
它最初创立于1939年,创立地点是延安。
后来,社会部发展到了全国各地,宋学武就是从延安社会部,前往了苏北,成为了苏北地区的社会部部长。
延安中央社会部旧址
而这个股长,跟顶头上司坦白,显然是看准了中统局利滚利的好处,想要抛弃革命理想,做我党的叛徒。
从股长处了解了全部事情的主任叫郑连魁。
然而,股长想象不到的是,郑连魁其实也是我党社会部安插在中统局的卧底。
他曾经在我党解放两淮的时候,被我党俘获。
社会部对他进行了再教育,让他深刻意识到了国民党的不正确性,于是被我党逆用。
后来国民党再次占领了淮阴,他当上了淮阴区的市主任。
在1946年至1949年期间,多次向我党提供情报,查出的中统局派出来的特务有103人之多。
中统局办公楼
郑连魁在得知了股长所说的事情之后,问:还有人知道此情吗?
此人回答:没了。
郑连魁说:你先回去,和谁也别说。
那人一转身,枪响了。
郑连魁瞧着尸体,眼神仿佛在说:在那边我也是你的上司。
这件事表面上是我党成功处理掉叛徒,将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扼杀在摇篮里,实际上是中统局和社会部的一次对决。
中统局虽然用利益蛊惑了部分我党叛徒,但我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还是更胜一筹。
大水冲垮了龙王庙:自己人和自己人的博弈
不过,随着时间的推进,潜入敌特的我党卧底越来越多。
很多时候,由于双方执行不同的任务,并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人,常常会出现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。
何基沣,时任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。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他其实早就于1939年秘密加入我党,之后,叶剑英便成了何基沣的秘密联络员。
当时,何基沣一直渴望能够凭借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力,吸引一部分国军投靠我党,和平起义。
与此同时,他也一直提防着身边的国民党将领,生怕别人发现了自己的身份。
何基沣
这其中,就包括与他私交甚好的张克侠。
张克侠和何基沣都是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官,他和冯玉祥是连襟关系。
虽然冯玉祥与蒋介石早已闹翻,但张克侠依然是何基沣警惕的目标。
1946年,全面解放战争一触即发。
何基沣趁机见到了叶剑英,询问何时起义才最为合适。
叶剑英让他耐心等待,并说出了一句让何基沣震惊不已的话:
关于组织起义的事,你可以和张克侠商量,他是非常可靠的同志。
何基沣这才知道,自己日夜提防的张克侠,居然和自己一样,都是我党卧底。
而更令何基沣惊讶的是,张克侠于1929年就申请入党,比他还要早入党十年。由于张克侠和冯玉祥的特殊关系,所以他也被批准为特殊党员,由周恩来直接管理。
何基沣在回到辖区之后,和张克侠碰头。
原来他们双方一直都在互相提防,也一直都在思考起义的最佳时机。
何基沣(左)、张克侠(右)
1948年,淮海战役期间,二人认为时机成熟,带领两万三千多名士兵,浩浩荡荡地渡河,向解放区行进。
而他们所驻守的徐州,便门户大开,解放军主力纵队迅速长驱直入,将当时驻扎在此地的黄百韬兵团团团围住,最终成功歼敌。
淮海战役我党指挥合影
可以说,淮海战役的成功,张克侠和何基沣的起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同时,他们一直以来不知道对方的身份,也足以显现我党情报的保密功夫做得有多好。
但是,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即使体系再完善都好,终究抵不过意外。
不入虎穴焉得虎子:地下党和国民党的较量
1945年,时任中统局统调室组织干事的陈亚山(化名亚子),府上来了一位客人。
这位客人名字叫做徐冠苏(化名苏三),是他的老同学。
二人曾经一起在1930年的时候,一起参加过起义。
但是后来被抓之后,二人命运就截然不同。
他被国民党培养成了特务,而苏三则成了一个小学老师。
影视剧中的徐冠苏
苏三此行前来,除了和他叙旧之外,还想在他那里找个工作。
于是,亚子便安排苏三去了江苏省的统调室当侦情科行动组的副组长。
亚子发现,苏三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。
他做事十分积极,曾经截获了两条共产党的情报,获得了江苏省调查统计室主任戴天祥的赏识。
没过多久,苏三便被提升为了江苏省室情报专员。
然而与苏三节节高升的官运相比,国民党在苏北的势力也日渐缩小。
1947年,眼见着我党解放了苏北大部分地区,亚子正愁不知该如何是好时,苏三突然告诉亚子,他可以和自己一起投靠共产党。
亚子这才惊讶地发现,自己的老同学,居然是共产党的卧底!
他从接近自己开始,便是一步棋。
无路可退的亚子,被苏三成功策反,决心一起为我党效力。提供了许多情报给苏三。
这令苏三非常高兴。
然而,一直以来进行任务十分顺利的苏三,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。
一次,他在未和社会部联络的情况下,决心把策反目标放在一个叫做肖琪的特情专员身上。
而这次,苏三判断失误。
肖琪并没有成功被策反,反而发现了苏三的端倪。
他将这件事迅速上报给了苏三,苏三当即就被抓了起来。
苏三被捕之后,一直都坚称自己是无辜的。
中统局虽然没有任何证据,但秉持着宁杀错勿放过的原则,在逃窜至台湾之前,将苏三残忍杀害。
苏三,真名徐冠苏,他死在了革命胜利的前夜。
他的事情,说明了我党人士所进行的卧底工作,有多么危险。
但是,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白费。
魔高一尺道高一丈:策反与被策反的纠葛
随着社会部的情报人员进一步扩大影响力,越来越多的人被策反。
这其中,甚至还包括亲人之间的纠葛。
傅作义,曾经是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,曾经任国民党的华北“剿匪”总司令,对我党而言,他的存在是个很大的威胁。
1948年,我党的新华社将45名战犯的名单列出来,傅作义排名第31位。
那时候,傅作义与我党势同水火,可以说就连他自己也想不到,在一年之后,格局将会有很大的转变。
而造成这个转变的,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。
她在辽沈战役最紧张的时候,突然告诉了傅作义一个惊天秘密:
原来她早就在1947年的时候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!
傅作义闻讯,惊天霹雳。让他大义灭亲,杀害自己的宝贝女儿,他也是万万做不到的。
傅冬菊见傅作义心软,便趁机开始向傅作义说项。
她经常拿解放区出版的报刊读物给傅作义阅读,希望傅作义能够了解到当前形势。而且一直不断地将父亲的情报,上报给组织知道。
然而傅作义并不知道的是,除了他的女儿之外,他的秘书阎又文也是我党的地下党员,他也秘密加入了傅作义的策反工作中。
平津战役时,傅作义坐拥55万大军,但是在我党内部同志和傅作义亲友的连番劝说下,傅作义做了一个决定:
1949年1月14日,傅作义和我党人士进行了一次会谈,席间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。
傅作义保证将会撤军离开北平,让北平和平解放。
1949年1月31日,我军成功入驻北平,北平正式和平解放。
北平和平解放
可以说,如果没有傅作义的和平撤离,也许北京的文化财产将会在战争中遭受毁坏。
所以,策反傅作义一事,便显得如此至关重要。
不过,也有人说,傅作义撤兵,看上去是被成功策反,实际上他还是为势所逼。
皮之不存毛将焉附:得民心与失民意的区别
所谓“势”,便是民心所向。
实际上,蒋介石口中的“天下谁人不通共”此句,确有发生。
但是发生年代并不是在共产党早期,而是在解放战争后期,尤其是在1949年那一年当中。
在当时,我党已经得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支持,当年毛主席一句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变成了现实。
除了极少数顽固分子之外,国党的高级要员都明白,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们走向新中国,这才出现了他们纷纷被策反的情况。
与此同时,“天下谁人不通共”并不代表我党人士在进行谍报活动的时候,就能够面临更轻松的环境。
只是因为随着国民政府的腐败,中统局的内部运作也日渐崩坏,这才使得我党卧底人士,能够用较小的代价,换取更多的情报信息。
但是,一旦出了任何差错,也依然有如同徐冠苏的烈士,被国民党残忍杀害,英勇牺牲。
可以说,要想达到“天下谁人不通共”并不容易。
除了地下党员的努力之外,还需要我党在战场上获取优势,在群众间获取支持,在国际上获取援助。
这样我党才会一步步壮大,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党。
结语:
我党的地下党员,一直在黑暗中蛰伏着,每日冒着被发现的危险,进行着谍报工作。
他们是隐秘的,同时也是伟大的。
情报人员在地下努力,和我党外部发展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但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我们赢得了民心。
参考资料:
朱泽.渡江战役前后党的地下斗争[J].百年潮,1999(12):22-26.DOI:10.16624/j.cnki.11-3844/d.1999.12.003.林聪.埋伏敌营待时机──记淮海战场率部起义的何基沣、张克侠将军[J].国家安全通讯,2000(03):40-43.阎颐兰.阎又文与北平和平解放[J].北京观察,2019(12):78-80.
以太坊挖矿 http://www.ethospool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