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珠祥
房屋拆迁从不缺乏“钉子户”,深圳钉子户蔡珠祥和张莲好夫妻二人,令人印象深刻。为了1700万补偿款,他们使尽十八般武艺,让众人瞠目结舌。
残酷现实的扭转
20世纪60年代,知青张莲好来到蔡屋围村。她容貌姣好,身材曼妙,颇有文化,令蔡屋围村的小伙子们心动不已。
抱着崇拜的心态,一众人对张莲好展开了热烈追求,蔡珠祥也在其中。那时的蔡珠祥不过是一介穷小子,却工作勤奋,阳光开朗。不自觉间,张莲好也被他深深吸引,二人坠入爱河。
1969年,张莲好与蔡珠祥正式结为夫妻,她也就此留在蔡屋围村。婚后两个人相敬如宾,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。不久后,张莲好为蔡珠祥生下了第一个儿子。
1972年,张莲好再次怀孕,这件原本令人兴奋的事,却让蔡珠祥满面愁容。自与蔡珠祥结婚后,张莲好便过着贫穷的生活。
虽然蔡珠祥是村子中少见的拖拉机手,拿到的工资却微乎其微。如今家中再来一个孩子,生活愈加拮据。
蔡珠祥一直思考着发家致富的方法,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,他决定前往香港。与深圳贫穷、落后的现状不同,那时的香港几乎寸土寸金,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。
深圳与香港相隔距离近,然而在两个地区间穿梭,却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手续。为了避免麻烦,不少村民选择偷渡,蔡屋围村也是重灾区。
深思熟虑后,蔡珠祥同张莲好讲述了自己计划偷渡到香港赚钱的想法。尽管张莲好十分不舍,为了支撑起整个家庭,她还是答应下来。
1972年,蔡珠祥趁着月色,游过界河,前往灯红酒绿的香港。张莲好没有想到,丈夫此一去,他们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。
最初前往香港工作时,蔡珠祥也吃尽了苦头,他们同其他的深圳居民一起,挤在狭窄的工棚里,做着最辛苦的工作。
尽管生活条件恶劣,工资却十分可观,每个月蔡珠祥省吃俭用,都能有300元的收入。他将其中的200元寄给家里,也写信同张莲好分享自己在香港的经历。
1974年,蔡珠祥获得了香港合法居住证,成为了一名正式的香港居民。然而他没有学历,工作能力有限,依旧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工作。
生活逐渐好转,蔡珠祥便萌生了回到大陆的想法,碍于政策限制,他一直没有偷渡的机会。
1978年,蔡珠祥下岗,在香港无法生存下去。与朋友商量后,他决定偷渡到其他国家,另寻出路。就这样,蔡珠祥再次来到了厄瓜多尔。
蔡珠祥等人在偷渡过程中遇到了麻烦,也就此失去了与家中的联系。厄瓜多尔的生活同样艰难,蔡珠祥再次来到了瓜亚基尔。在那里,他开了一间中餐馆,生活逐渐稳定。
渐渐地,离家多年的蔡珠祥忘记了张莲好与孩子。随着生活逐渐富足,他在当地重新娶妻、生子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1988年,蔡珠祥离家十多年后,遇到了一位广东老乡。此时蔡珠祥才知道,改革开放后,中国经济飞速发展。而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,深圳如今已经改天换地。
自此,蔡珠祥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,不久后,他丢下异国他乡的妻子和孩子,坚持回到家乡。
1988年9月,蔡珠祥几经辗转,终于回到了蔡屋围村。此时的家乡,早已经改天换地。与此同时,十几年未相见,蔡珠祥与张莲好显然已经成为了陌生人。
尽管两个人的婚姻已经没有感情,却仍有夫妻之名。他们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关系,计划二人合作,享受更加富裕的生活。
在外多年,蔡珠祥有了一定的积蓄。他将家中原有的小楼重新装修,加盖了几层,在外部贴上了瓷砖。
这间全新的小楼,成为了蔡珠祥和张莲好的致富法宝。他们将楼房租出去,依靠收租获得稳定的收入。
1996年,蔡珠祥和张莲好再次投入了100万,将小楼翻新为6层。如此,蔡珠祥夫妻二人,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包租婆。
他们靠收房租,过着安逸的日子,享用美食,四处旅游。蔡珠祥与张莲好看似琴瑟和鸣,实际上却貌合神离。
最固执的钉子户
2004年,为了打造能够比肩国际化大城市的中国地区,深圳的各项改造提上了日程。
上级经过讨论后一致决定,在距离深圳帝王大厦不远处打造一项新的工程,将原本低矮的房屋建成高楼大厦,一栋400米的高楼拔地而起,将成为中国的地标性建筑。
而这一地点,正是蔡珠祥和妻子的居住点蔡屋围村。与此同时,各项拆迁与协调工作也同步展开。
得知这一消息,蔡珠祥和妻子兴奋不已。深圳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,地皮的价格更是直线攀升,自己拥有一栋房子,便有了与有关部门谈判的资本。
经过与村民协商,相关部门将为村民们提供6500元/平方米的拆迁补偿款。最初,部分村民提出强烈反对。
在他们看来,自己从小在蔡屋围村子长大,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,不愿轻易离开。一旦开始拆迁,自己居无定所,生活如何保障?
另外一些村民,则对相关部门开出的条件不满意,也不愿意搬离。在反对者中,蔡珠祥与张莲好成为了绝对主力。
他们带领其他村民百般阻挠正常的拆迁,与相关部门多方争论,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: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。双方纠缠了两年的时间,均不让步,拆迁项目也暂时搁浅。
然而蔡屋围村作为深圳的重点开发地区,想要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中心,这里是必经之路,此时的城市改造已经刻不容缓。
2006年,相关部门无奈只能加大筹码。除6500元/平方米的补偿款外,每栋楼还将额外补偿30万元到36万元不等。与此同时,村民们也将享受到商品房的红利。
得到商品房的分红,意味着村民们有了谋生的基础。即便他们没有工作,也可以凭借着获得的分红,维持生活。这一巨大的福利,让村民们十分动心,他们纷纷同意了拆迁的要求。
蔡珠祥原本对这一补偿条件十分满意,然而了解到相关政策后,他却皱起了眉头。
原来,当年前往香港打工时,蔡珠祥已经成为了具有香港居民身份的人,无法享受深圳的福利待遇。这也就意味着,他无法得到商品房的红利。
此前蔡珠祥夫妻已经凭借着租金,过起了养老般的轻松生活。如果他们的后半生无法得到保障,自然也无法让步。
在蔡珠祥和张莲好看来,既然无法每年获得稳定的分红,便一次性地拿到更多的钱财,实现衣食无忧的愿望。
在涉及金钱利益时,原本关系冷淡的蔡珠祥和张莲好两人开始频繁交流,商量如何对相关部门进行“敲诈”。
蔡珠祥和张莲好走遍了蔡屋围村周边的大街小巷,专门打探了高楼的价格。最终,他们以此为标准,向相关部门索要赔偿,即每平方米的价格为1.2万元。
1.2万元,在深圳几乎是最好的房价,远远高于正常的市场价格。如果相关部门以1.2万元的价格补偿,将会血本无归。也正因如此,蔡珠祥和张莲好的无理要求被开发商果断拒绝。
为了解决问题,开发商专门派遣了专业人员来到蔡珠祥的家中进行考察。
原来,蔡珠祥夫妻的房子,处于宅基地的自建房,也就是说,他们的房子原本就没有商品房的价值,价格也十分有限。按照市场价计算,每平方米4000元,已经是理想收入。
蔡珠祥夫妇不满意赔偿数额,与工程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。为了项目尽快动工,开发商还是决定做出让步,给蔡珠祥夫妻每平方米9000元的补偿,远远超过其他村民。
尽管如此,蔡珠祥夫妇还是不愿意接受,坚持以1.2万元作为底线。一时之间,谈判陷入了僵持阶段。
万般无奈之下,开发商只能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。他们将蔡珠祥夫妻的情况上报给深圳市国土局,国土局经过调查,命令蔡珠祥在20天内搬走。
然而蔡珠祥夫妻为人嚣张,面对上级的命令,直接选择了无视。
外出闯荡时,蔡珠祥曾经学习了中国的《物权法》。其中一条规定:“要量力而行,严禁大拆大建,在没有落实拆迁安置房源和补偿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,不得实施拆迁,不得损害群众合法利益。”
在蔡珠祥看来,房屋产权始终在自己手中,只要他不搬走,相关部门便不敢强制动工。
更令人气愤的是,蔡珠祥还以《物权法》为突破口,将下达拆迁命令的深圳国土局一纸诉状,告上了法庭。
然而蔡珠祥夫妇提出的要求原本就不符合规定,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败诉。村民们得知蔡珠祥夫妇一系列的操作后,纷纷对他们进行谴责,批判他们贪得无厌。
蔡珠祥和张莲好却恍若未闻,不愿就此放弃。随后,蔡珠祥和张莲好商议后决定,利用舆论的力量,向有关部门施压。
2007年,张莲好以“阿香婆”为名,撰写了一篇名为《南方第一高楼之征地拆迁令我感到弱势》的文章,她在文章中以弱势群体自居,宣称自己已经是无依无靠的老人,没有文化,没有钱,只能与丈夫蔡珠祥相依为命。
在如此困境下,开发商与政府联合“欺压”蔡珠祥夫妻二人,他们不知如何应对。然而对于自己种种阻挠拆迁、贪婪的行为,蔡珠祥夫妇却绝口不提。
此文章已一经发表,便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。众人在未经证实的基础上,相信了蔡珠祥夫妻的一面之词,开始攻击开发商与相关部门。
为了帮助这对儿“楚楚可怜”的老人,记者、媒体闻风而动,专门来到了深圳,想要采访蔡珠祥夫妇。
蔡珠祥夫妻二人显然知晓舆论的力量,他们频繁在家门口的空地上闲逛,增加自己的曝光度。他们强调,门前的空地与小路同样是自己的财产,如果拆迁,也应该得到补偿。
四周拆迁工程正在实施,蔡珠祥家附近每天都尘土飞扬。张莲好为了表示自己决不退让的决心,每天早上起来打扫房间,不厌其烦。
与此同时,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演技,将自己塑造成弱不禁风的老人,身体情况极差,随后可怜巴巴地同前来采访的人透露,房子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,如果这栋房子被收走,后果不堪设想。
蔡珠祥趁着众人尚未了解真相,痛哭流涕地讲述了自己从前在外闯荡的经历,博取了一大波人的同情。
为了防止房产证丢失,自己丧失了谈判的筹码,蔡珠祥专门将其锁起来,只留下了房产证的复印件。他们多次在镜头面前展示自己的房产证,向大众证明所谓的“合法、合规”。
开发商与政府联合欺压无助老人的消息愈演愈烈,一时之间,群情激愤。碍于舆论压力,国土局在2007年再次发布了消息:不允许强制拆迁。也正因如此,开发商始终不敢动工。
此时的蔡屋围村,推土机已经将四周的房屋尽数推倒,只留下蔡珠祥家的6层小楼,外表陈旧,构造普通,看起来十分突兀。
蔡珠祥夫妇“钉子户”的存在,给城市规划部门和开发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他们多次同蔡珠祥和张莲好展开谈判,夫妻二人却始终态度坚决。
2007年9月,双方已经经过4轮谈判,却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。开发商已经无力纠缠,最终满足蔡珠祥夫妇的要求,补偿了1700万元的款项。
这场持续多时的拉锯战,蔡珠祥夫妇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10月,蔡珠祥、张莲好带领孩子们离开了自己居住了25年的楼层。有了天价补偿款,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期待。
1700万天价赔偿款曝光,引起了众人的激烈讨论。网友纷纷调侃,蔡珠祥与张莲好,是当之无愧的“最贵钉子户”。
分道扬镳
1700万元,对蔡珠祥和张莲好来说已经是天价,可以保障他们后半生衣食无忧。
夫妻二人在与开发商的谈判中团结一心,好似铜墙铁壁,也让村民们对蔡珠祥和张莲好的感情有了新的认识。正当众人认为他们会携手度过剩下的时光时,却传来了他们离婚的消息。
原来,在蔡珠祥回到深圳之后,他与张莲好的婚姻就已经名存实亡。然而拆迁款的争议,让他们回归了短暂的和平,一致对外。拿到补偿款后,他们也分道扬镳。
1700万属于夫妻二人的共同财产,如果他们选择分开,钱款也随之瓜分。蔡珠祥和张莲好有4个孩子,补偿款也被分成了四份,1700万瓜分完毕,也意味着蔡家走向了分离。
许是理亏,张莲好在与蔡珠祥分手后,便更换了电话号码,不知去向。有人曾经说,张莲好在附近小区租了一间房子,一个人生活。
有的人则说,张莲好已经远走高飞,远离深圳的一切。
总而言之,当初那个为了拿赔偿款而咄咄逼人,不惜颠倒黑白的女人,彻底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,她是否幸福,众人也不得而知。
蔡珠祥,则表现得十分坦荡。他并未因为自己的贪得无厌产生丝毫的愧疚之情,反而以补偿款为资本,继续开始灯红酒绿的生活。他重新结交女朋友,生活锦衣玉食。
2007年,蔡珠祥还专门花费了200万,购买了三室两厅的房子。然而此时他才发现,村民们曾经亲密无间的感情,似乎发生了变化。
曾经蔡珠祥和张莲好将拆迁闹得沸沸扬扬,严重损害了村民们的名誉。而他们夫妻二人罔顾道德,频繁对相关部门施压的行为,导致工期延误了整整一年,也引起了众人的不满。
正因如此,蔡珠祥与村民们产生了嫌隙。每逢众人与蔡珠祥见面,都视若无睹,从他身边走开。
长此以往,蔡珠祥也知道了村民们的态度,他逐渐远离了蔡屋围四处漂泊,正如他所说:“我怎么可能回蔡屋围呢?我在那里已经没有房子了,别人也不欢迎我。”
晚年的蔡珠祥孤独、凄凉,回想起从前与众人为敌的经历,他感慨万千。现如今,蔡屋围的村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。
曾经的破旧村子一改往日贫穷面貌,摇身一变成为金融与商业中心。他们凭借着拆迁补偿款,过上了轻松、自在的退休生活。
然而十几年来,房价迅猛增长,他们曾经拿到的商品房红利,几年来累计收入也超过了千万,并且呈现着持续增长的态势。
显而易见,当年蔡珠祥与张莲好费尽心力获得的1700万,远不及村民日积月累的结果。
2021年,蔡屋围的村民们迁回了原地。如今蔡屋围村民间依旧其乐融融,人民生活幸福,令人动容。
有人曾经问蔡珠祥,是否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?他说道:“每次的选择都是时代所致,不会后悔,只是遗憾。”拿到1700万后,自己的家庭分崩离析,如今自己想见孙子,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。
改革开放,时代巨变,如今的深圳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,当年的蔡屋围早已经消失不见。
或许几年后,最贵钉子户蔡珠祥和张莲好的“事迹”也逐渐被人们遗忘,然而人生中错失的机遇,丧失的美好,成为了蔡珠祥与张莲好的一生之痛。
参考资料:
[1]《法律与生活》,2012年11月15日,《“最贵钉子户”的“后钉子户”生活》
[2]《东南快报》,2012年11月02日,《“中国最贵钉子户”夫妇离婚》
[3]《南方周末》,2007年10月25日,《“中国最贵钉子户”获偿逾千万权力会否被滥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