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海观澜 台湾备战,折射出两岸三个现实

电影猎狐者讲的什么 https://www.touzitop.com/ysxm/10519.html

台湾街景资料图

经济观察网王义伟/文最近一段时间,台湾当局最大的动作就是备战。

这一次的备战行动,热热闹闹,声势很大,媒体宣传也很到位,但在笔者看来,一言可蔽之:折腾老百姓。

折腾老百姓的标志之一,所谓史上最硬的“教召”上路。

“教召”,教育召集的简称,就是把已经服过兵役的民众重新召集到军营里,再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,目的是让台湾保持足够的、可以使用的后备兵员。教召的时间是14天。以往的教召,都是走过场、走形式。今年不一样了,不但蔡英文身着迷彩服到现场视察、打气,训练内容也丰富了,上课、打靶、露营、看电影、听讲座等等。训练的强度也提高了,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,14天的时间行军总里程高达22公里。当然,教召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知名统派人士、台湾新党的王炳忠就在媒体上透露说,他家附近的快餐店就贴出了告示:“老板教召,暂停营业”。

折腾老百姓的标志之二,恢复征兵制。

台湾原来的兵役制度就是征兵制,所有达到服役年龄的男性都要服义务役,时间两到三年不等;2000年之后,台湾逐步废除义务役,改为募兵制。现在的台湾,施行的是“征募并行”的做法,除了招募年轻人成为专业的志愿役军人,其他达到年龄的男性必须接受4个月的军事训练。这种做法被媒体评论为“两头不到岸”,募兵制因为待遇不高招不到人,征兵制只有4个月连枪都还没捂热就结束了。美国方面尤其对台湾征兵4个月的做法“耿耿于怀”,认为这对于保卫台湾没有用处且浪费资源。在美国的压力下,加上此次俄乌战争的警示,民进党当局日前放出风来,将恢复“一年征兵制”,政策出台时间待定。这个风声一出,立即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反响。

折腾老百姓的标志之三,噪音扰民。

4月12日,台湾军方举行空袭与防空袭演习。为了避开民航飞机的正常飞行,演习选择在凌晨5点半到8点之间进行。正是台湾民众早晨熟睡的时间,大批战机突然起飞,绕着台湾岛打转,甚至连向来禁航的台北市,也有战机飞越并盘旋。巨大的轰鸣声惊醒、惊吓了空军基地附近和战机经过地方的居民,甚至有民众以为有异常状况发生。

折腾老百姓的标志之四,公布“全民国防手册”。

4月12日,台湾防卫部门公布了一份“全民国防手册”,其中列出了11个项目,告诉民众一旦战争发生,如何避难、如何自救。这11个项目包括:“紧急应变QRCode”、“空袭警报与防火避难”、“建物倒塌失火应处”、“停电应处”、“停水应处”、“医疗急救”、“民生必需品短缺应处”、“防灾(战备)物资及救护准备”、“生存基础知识”、“紧急状况报案专线”、“后备军人动员资讯”等。这个手册的公布,使得台湾社会更加人心不稳。

在笔者看来,台湾当局施行的上述备战动作,折射出了两岸关系的三个现实问题。

这三个现实问题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第一个现实,和平统一的窗口期已经错失了。

1979年,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,打开了和平统一的大门。这扇和平统一的大门,到现在依然开着。当然,大陆打开门,只是一方面,只有台湾打开窗、打开门,和平统一才有可能。

1987年,蒋经国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,标志着台湾打开了两岸交流的大门。

1992年两岸在香港达成九二共识,以及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,标志着和平统一的窗口期正式开启。

非常可惜的是,在1995年李登辉访美和1996年大陆举行军事演习震慑“台独”之后,这个窗口关闭了。

和平统一窗口期的错失,美国是主要因素。如果美国不加阻拦,甚至乐观其成,那么,在1992年九二共识和1993年汪辜会谈的基础上,两岸关系顺着健康的轨道前行,到现在,30年的时间,也许我们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。问题是,美国的战略不允许两岸实现统一,所以,唯一出现的和平统一的窗口,被美国轻轻一扒拉,关闭了。

第二个现实,两岸民意对决,大陆占据绝对优势。

在大陆,渴望国家统一的心态,形成了一种覆盖全社会的民意。这种民意,一方面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统一,同时也希望解放军强大,强大到可以抗衡美军、压制日本自卫队、解放台湾。这种民意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。大陆的民意,在一些领域是对立的、甚至是撕裂的,但在两岸关系上,则是高度统一。

在台湾,愿意统一的民意正逐步萎缩,今后也不可能有大的起色。

统“独”之争,其实也是两岸民意的大对决。这种对决,大陆占据绝对优势。

人民创造历史,民意决定历史走向。从这个角度说,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。

第三个现实,事到临头,台湾领导人面临三个选择。

假如将来有一天,大陆被迫采取非和平手段实现国家统一,对于那个时候的台湾领导人而言,就面临三个选择。

第一个选择,一走了之,流亡海外。那样的话,会被台湾民众唾弃,结局不一定美好。

第二个选择,放弃抵抗、签订城下之盟。那样的话,既可使台湾人民免于战火,自己也有机会继续服务台湾人民、服务国家。

第三个选择,留在岛内、抵抗到底。

希望将来有一天,台海问题以和平的方式收场。

这是笔者由活生生的国际局势现实催发出来的、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期望。

延伸阅读:

生怕大陆此时收复台湾,台当局搞了个全民防务手册

看到乌克兰被攻击,台当局忧心忡忡,生怕大陆此时收复台湾。

在不久前台当局“立法院”的一次例会上,有人问到“俄乌战争后,台海情势是否比1996年台海危机更严峻?台军战备是否可能升级?”

对此,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说,“战备因应状况可分为经常战备、应急作战及全面作战,会视状况来设定。就目前为止,台军战备虽有强化,但没有针对目前的情势提升战备层级,也就是没有进入到应急作战阶段。”

但是,为因应可能的台海之战,台军在4月12日推出了“全民国防手册”,意在要让民众了解,若发生战争或危难时,民众要如何准备及应对。

全册共分为11个章节,包括生存基础知识、防灾(战备)物资及救护准备、民生必需品短缺应处、医疗急救、停水停电、建筑物倒塌、失火、空袭警报与防空避难、后备军人动员信息等。这份手册已公告于台军防务部门网站,供民众自行下载。

台军称,这份手册参考瑞典、日本等国,并整合台当局、地方政府与专家学者的建议,进而完成编辑。而为帮助民众快速理解应变信息,这份手册搭配插图,供不同年龄层民众参考,同时设计了战时想定“Q&A”引导进入实况场景、分述当局及地方政府及村里长职责。

台军称,地方政府也将补充各地防空洞、医疗院所等信息,让信息更加完整。

资料图

该本手册发布一日,有数千人下载,显见受各界期待。但是一细读,漏洞百出,被台湾各界猛批。

台湾学者揭仲认为,“手册”里有些部分实在让人觉得相关单位不食人间烟火。他举例说,“手册”内叙述停水时,拨打1910自来水公司客服专线进行询问或通报,但怎么能保证战时“客服专线”还能打得通?

揭仲又说,民生必需品短缺时,“手册”规定是“公告配售之时间地点,依所在乡(镇、市、区)配售站通知,至指定配售站,按规定项目数量计价购买所配额之民生必需品”。换言之,若是战时民众还需要花钱买民生必需品,而且还要带户口簿,如果因为空袭房屋被毁找不到户口簿或来不及带钱怎么办?战时民众要怎么得知当地政府公告的时间地点?难道当局认为战时电视与手机一定能正常使用吗?如果是外籍人士没有户口簿,该怎么办?

揭仲认为,“手册”中关于停电、停水和民生必需品短缺时的处置,明显只能应付平时的意外或天灾,与战时的状况根本脱节,相关单位包括经济部门等应该重新检讨修订。

在“防空避难设施”章节,附上QRcode连结上“内政部警政署”的“警政服务APP”。记者实测,下载APP后要再从包罗万象的警政服务项目中寻找“防空疏散避难专区”的子项目,再通过定位连接至GoogleMap,并以图钉方式标示周遭防空洞。问题是,战时若网络无法运作,民众便无法查询防空洞的位置。

资料图

此外,这本手册的状况设定应该以战时情况为主,或许防务部为了避免过度惊吓民众,尽量淡化了战场残酷、血腥的场景,例如战时必定或有大量难民出现,届时难民收容所如何开设?谁来开设?难民如何进驻?对慢性病患,例如肾病患去哪儿洗肾?久病卧床者如何照护?汽油、天然气等战略物资如何管制、使用?均未说明。

有学者认为,该“手册”内容大多为“民防法”的内容,包含警报发布、灾害抢救等,而民防的主管机关为“内政部”。另外“全民防卫总动员法”规定,精神教育的部分为“教育部”管,业务分散在各单位,理应由“行政院”来统合各部门来编纂,而不是由防务部门来自行承担编手册的责任,显见各部会来开会的层级不高,才会写出停水、停电还打电话给水电公司客服求救的笑话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